摘要:
新时代地籍调查工作随着规范化、标准化的不断提升,有效的地籍调查成果不仅可明晰权利归属,夯实产权底板,还可为自然资源管理、规划、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为社会经济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障权益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以来,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相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关于持续深化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更新应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地籍调查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地籍调查工作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新目标。张家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为自然资源部地籍调查工作示范点,积极主动探索,总结多年工作经验和不足,按照新版《地籍调查规程》印发了《张家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规范地籍调查成果资料的通知》和《张家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更新应用的通知》,将地籍调查工作从收储、供地阶段进一步延伸至土地征收环节,规范了工作流程、统一了成果资料。此举标志着张家口市自然资源管理向精细化、全周期方向又迈出重要一步。
一、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地籍调查工作流程的调整,旨在解决长期以来地籍调查协同不足、成果难以共享等问题。新时代地籍工作以权利归属为核心,通过精准记录土地及定着物的权属、界址、面积等信息,构建自然资源管理的“产权底板”。
一是将地籍调查嵌入土地征收、审批、供应、登记等全生命周期,强化全流程支撑,提升管理效率。二是整合分散在各环节的地籍调查成果,建立全域覆盖、动态更新的地籍数据库,促进数据共享的同时避免重复测绘。三是通过规范权属调查和界址确认,减少土地纠纷,保障权益明晰,为不动产交易、资源配置提供法律保障。
二、锚定要求,明确措施
(一)提前介入征收环节
在土地征收启动前,开展预地籍调查,明确拟征收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等基础信息,为征收补偿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二)优化协同工作机制
建立“谁需要、谁组织”的责任体系,政府主导的土地征收、地籍总调查等由自然资源部门组织。企业或个人因产权变更需开展的地籍调查,由当事人负责,不动产登记部门负责指导已有成果的沿用,避免重复劳动。
(三)严格质量管控
依据《地籍调查规程》(GB/T42547-2023),本着“存量延续、新旧并规,资料复用、依规更新”的原则,要求各县(区)在土地项目征收开展勘测定界工作阶段,同步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面积拟变更或权利拟注销的地籍调查、审核,形成有效的地籍调查成果,在上传征地资料时,同步上传至省“一张图审批系统”。市局结合张家口市“不动产登记市级汇总数据库”,对项目拟占地权属情况、地籍调查成果质量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核,确保项目拟占地范围权属准确、界址清晰。
(四)强化多级审核,推动信息化建设
强化地籍调查成果多级审核,对提升不动产登记数据质量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张家口市已执行多级审核机制、构建了质量把控体系。即地籍调查实施单位进行自检、复检、验收后初步形成成果;对未确定权利人(“交地即交证”项目)或已确定权利人的宗地地籍调查成果,分别提交委托单位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或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复核;合格后提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局确权登记局经办人员依托“张家口市不动产登记市级汇总数据库”对地籍调查成果的规范性、内容准确性等进行全面初审,登记局负责人复核、分管领导批准后交由登记窗口予以应用。
为深度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的营商环境,目前,张家口市已成功研发地籍调查成果线上审核功能,并将其无缝嵌入 “多测合一” 系统开展测试。此举措旨在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打破传统工作模式的局限,显著提升地籍调查成果审核的便捷性与高效性。
三、持续深度挖掘数据效能,拓展应用领域
一是服务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通过对高质量地籍数据的分析,能够精确掌握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权属等信息,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助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地籍数据作为城市空间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深度融合,为城市规划、交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基础支撑。通过对地籍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分析,能够直观呈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辅助城市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推动自然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三是支撑土地市场监测与调控。实时更新的地籍数据能够反映土地市场的动态变化,如土地交易信息、土地价格波动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测与分析,政府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土地市场供需状况,制定合理的土地供应计划和调控政策,维护土地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地籍调查新模式的探索永无止境,作为自然资源部选定的地籍调查工作示范点,将持续探索地籍调查新模式、不断提升地籍调查工作水平,以示范点建设为引领,推动地籍管理工作向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迈进,为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贡献地籍力量。